案例1【背景资料】:某公司承建一项城镇主干路新建工程,全长3.1km,施工桩号为K0+000~K3+100。道路路面结构分为两种类型,其中K0+000~K3+000段路面面层为厚18cm沥青混合料面层,K3+000~K3+100段路面面层为厚28cm水泥混凝土面层,路面基层均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两种路面面层在K3+000处呈阶梯状衔接,衔接处设置长4m的水泥混凝土过渡段。路面衔接段结构如图1所示。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在K0+550~K0+610路段有一座废弃池塘,池深约2m。处置方案为清淤后换填级配砂砾,再利用挖方段土方填筑至设计标高。施工前项目部对填方用土进行了液限、塑限和CBR试验。事件二:水泥混凝土路面及过渡段铺筑完成后,养护达到可开放交通条件时,再分层摊铺衔接处沥青混合料面层。为确保过渡段面层衔接紧密、横缝连接平顺,项目部采取了相应的施工工艺措施。事件三:在K2+200填方坡脚处有10kV电力架空线线杆,由于线路迁移滞后,路基施工时项目部对线杆采取了安全保护措施。【问题】1.写出图1中构件A、B及接缝C的名称。2.写出图1中沥青路面结构层D的名称。该层宜采用哪种沥青材料?3.事件一中,项目部通常还应对填方用土进行哪些试验?4.事件二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开放交通应满足什么条件?过渡段面层衔接应采取哪些施工工艺措施?5.事件三中,写出应对线杆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9日 11:22 中迅网校 阅读量:8

案例1【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项城镇主干路新建工程,全长3.1km,施工桩号为K0+000~K3+100。道路路面结构分为两种类型,其中K0+000~K3+000段路面面层为厚18cm沥青混合料面层,K3+000~K3+100段路面面层为厚28cm水泥混凝土面层,路面基层均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两种路面面层在K3+000处呈阶梯状衔接,衔接处设置长4m的水泥混凝土过渡段。路面衔接段结构如图1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在K0+550~K0+610路段有一座废弃池塘,池深约2m。处置方案为清淤后换填级配砂砾,再利用挖方段土方填筑至设计标高。施工前项目部对填方用土进行了液限、塑限和CBR试验。
事件二:水泥混凝土路面及过渡段铺筑完成后,养护达到可开放交通条件时,再分层摊铺衔接处沥青混合料面层。为确保过渡段面层衔接紧密、横缝连接平顺,项目部采取了相应的施工工艺措施。
事件三:在K2+200填方坡脚处有10kV电力架空线线杆,由于线路迁移滞后,路基施工时项目部对线杆采取了安全保护措施。
【问题】
1.写出图1中构件A、B及接缝C的名称。
2.写出图1中沥青路面结构层D的名称。该层宜采用哪种沥青材料?
3.事件一中,项目部通常还应对填方用土进行哪些试验?
4.事件二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开放交通应满足什么条件?过渡段面层衔接应采取哪些施工工艺措施?
5.事件三中,写出应对线杆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

查看答案

分享到:

上一题:对于新型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水源头控制利用技术包括()。 下一题:案例2【背景资料】:某公司承建一座城市桥梁工程,双向四车道,桥面宽度28m。上部结构为2×(3×30m)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下部结构为盖梁及130cm圆柱式墩,基础采用φ150cm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薄壁式桥台,基础采用φ120cm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基础均为端承桩。桥台位于河岸陆上旱地,地层主要为耕植土、黏性土、砂性土等,台后路基引道长150m。0号桥台构造如图2所示。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桥台桩基施工前,项目部对台后路基引道用地进行场地清理与平整,修筑施工便道、泥浆池,安装泥浆循环系统等临时设施,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事件二:桩基成孔及钢筋笼吊装完成后,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进行二次清孔。经检测,孔内泥浆性能指标符合标准规定,孔底沉渣厚度为150mm,项目部随即组织灌注水下混凝土。【问题】1.写出图2中构件A、B的名称。2.列式计算上部结构预制T形梁的数量及图2中构件A的混凝土体积。(单位:m³,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3.事件一中,泥浆池根据不同使用功能可分为哪些组成部分?4.事件一中,指出泥浆池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5.事件二中,项目部是否可以组织灌注水下混凝土?说明理由。
重要提醒
检测到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
请重新登录
退出登录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