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6【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其中1号桥梁起讫桩号为K30+500~K30+596,桥型立面布置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桥为单箱双室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为薄壁式桥墩,轻型桥台,桥梁纵坡为1%,2号墩承台尺寸为8m×3.6m×3.5m(横桥向×纵桥向×高)。地下水位高程为953.0m,上部结构采用满堂式支架现浇施工。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事件1:2号墩地下水位较高,根据2号墩处地质资料,其承台基坑开挖时采取坑壁加固措施。事件2:“1号桥薄壁墩专项施工方案”中,确定了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1)……;(2)……;(3)……;(4)……;(5)墩顶支座预埋件位置、数量控制;(6)墩身与承台连接处混凝土裂缝控制;(7)墩身实心段混凝土裂缝控制。事件3:按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要求,项目部编制了“1号桥现浇梁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中支架现浇施工流程主要包括:地基处理→A→模板系统安装→B→钢筋、预应力筋安装→C→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预应力筋张拉→D→落架、模板支架拆除。事件4:项目部编制的“1号桥现浇梁专项施工方案”,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后,即开始实施。【问题】1.写出图4-9中构造物M的名称。2.事件1中,2号墩承台施工宜采用哪两种坑壁支护方式?3.写出事件2中薄壁墩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1)、(2)、(3)、(4)的内容。4.写出事件3中工序A、B、C、D的名称。5.事件4中,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程序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的审批程序。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7日 09:36 中迅网校 阅读量:74

案例6【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其中1号桥梁起讫桩号为K30+500~K30+596,桥型立面布置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桥为单箱双室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为薄壁式桥墩,轻型桥台,桥梁纵坡为1%,2号墩承台尺寸为8m×3.6m×3.5m(横桥向×纵桥向×高)。地下水位高程为953.0m,上部结构采用满堂式支架现浇施工。

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2号墩地下水位较高,根据2号墩处地质资料,其承台基坑开挖时采取坑壁加固措施。
事件2:“1号桥薄壁墩专项施工方案”中,确定了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1)……;(2)……;(3)……;(4)……;(5)墩顶支座预埋件位置、数量控制;(6)墩身与承台连接处混凝土裂缝控制;(7)墩身实心段混凝土裂缝控制。
事件3:按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要求,项目部编制了“1号桥现浇梁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中支架现浇施工流程主要包括:地基处理→A→模板系统安装→B→钢筋、预应力筋安装→C→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预应力筋张拉→D→落架、模板支架拆除。
事件4:项目部编制的“1号桥现浇梁专项施工方案”,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后,即开始实施。
【问题】
1.写出图4-9中构造物M的名称。
2.事件1中,2号墩承台施工宜采用哪两种坑壁支护方式?
3.写出事件2中薄壁墩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1)、(2)、(3)、(4)的内容。
4.写出事件3中工序A、B、C、D的名称。
5.事件4中,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程序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的审批程序。

查看答案

分享到:

上一题:案例5【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座80m+160m+8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其中2号墩位于水中,河流平均水深达6m。施工期河流不通航,水面宽度240m。地质钻探资料揭示,有厚8~12m的粉质黏土覆盖层,覆盖层以下为黏土和砂性土,桩基设计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单位根据本桥的地质和水文情况,采用了施工栈桥、钻孔平台和钢板桩围堰等临时设施。栈桥基础施工有两个方案比选:①钻孔灌注桩基础;②钢管桩基础。基桩施工完成后进行承台施工,承台施工工艺拟采用:①打设钢板桩围堰;②吸泥;③清底;④水下混凝土封底;⑤围堰支撑和围堰内抽水;⑥钢护筒切割;⑦立模;⑧钢筋制作安装;⑨浇筑承台混凝土。【问题】1.简述栈桥和钢板桩围堰的作用。2.根据本桥水文地质情况,栈桥基础比选方案采用哪一个更合理?简述理由。3.补充承台施工所缺少的四个施工工艺。4.指出水中墩桩基础质量控制关键点。 下一题:案例7【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高速公路路基H合同段工程施工,该区段设计车速100km/h,平均挖深19m,路基宽度26m,其中K20+300~K20+520为石质路堑。该区段岩石为石炭系硅质灰岩,岩石较坚硬,多为厚层构造,局部呈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要求路堑采用钻爆开挖,爆破石渣最大允许直径为30cm,对开挖石渣尽可能提高利用率。施工单位编制的爆破设计方案摘要如下:(1)边坡采用预裂爆破,路基主体尽量采用深孔爆破,局部采用钢钎炮、烘膛炮等方法。(2)采用直径8cm的钻头钻孔,利用自行式凿岩机或潜孔钻一次钻到每阶平台设计标高位置。(3)爆破顺序采用从上至下的分台阶,顺路线方向纵向推进爆破,控制最大爆破深度不超过10m,纵向每40~50m为一个单元,边坡和主体采用微差爆破一次性完成。(4)边坡预裂爆破孔间距为1m,采用“方格形”布置,按水平方向控制炮杆位置,路基主体内炮孔间距4m,采用“梅花形”均匀布置。爆破设计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时未通过,退回后由施工单位重新修改。在确定爆破安全距离时,施工单位按《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中“安全距离不小于200m”的规定,将安全距离设为200m,并布置警戒线。爆破结束后,未出现安全事故。K20+300~K20+520段需开挖石方140000m³,采用2台装载机(每台作业率720m³/台班)和6台自卸汽车(每台作业率300m³/台班)配合装运石方,其他机械均配套,将石方调运到两端的填方路段。施工完成后,对路基工程进行了质量检验,其中针对K20+300~K20+520路段,实测了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问题】1.指出并改正爆破设计方案中的错误之处。2.施工单位确定爆破安全距离的做法是否恰当?说明理由。3.在不考虑加班的情况下,K20+300~K20+520路段石方调运工作需要多少天(列式计算)?4.K20+300~K20+520段路基施工的质量检验还应实测哪些项目?
重要提醒
检测到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
请重新登录
退出登录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