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7【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高速公路路基H合同段工程施工,该区段设计车速100km/h,平均挖深19m,路基宽度26m,其中K20+300~K20+520为石质路堑。该区段岩石为石炭系硅质灰岩,岩石较坚硬,多为厚层构造,局部呈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要求路堑采用钻爆开挖,爆破石渣最大允许直径为30cm,对开挖石渣尽可能提高利用率。施工单位编制的爆破设计方案摘要如下:(1)边坡采用预裂爆破,路基主体尽量采用深孔爆破,局部采用钢钎炮、烘膛炮等方法。(2)采用直径8cm的钻头钻孔,利用自行式凿岩机或潜孔钻一次钻到每阶平台设计标高位置。(3)爆破顺序采用从上至下的分台阶,顺路线方向纵向推进爆破,控制最大爆破深度不超过10m,纵向每40~50m为一个单元,边坡和主体采用微差爆破一次性完成。(4)边坡预裂爆破孔间距为1m,采用“方格形”布置,按水平方向控制炮杆位置,路基主体内炮孔间距4m,采用“梅花形”均匀布置。爆破设计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时未通过,退回后由施工单位重新修改。在确定爆破安全距离时,施工单位按《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中“安全距离不小于200m”的规定,将安全距离设为200m,并布置警戒线。爆破结束后,未出现安全事故。K20+300~K20+520段需开挖石方140000m³,采用2台装载机(每台作业率720m³/台班)和6台自卸汽车(每台作业率300m³/台班)配合装运石方,其他机械均配套,将石方调运到两端的填方路段。施工完成后,对路基工程进行了质量检验,其中针对K20+300~K20+520路段,实测了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问题】1.指出并改正爆破设计方案中的错误之处。2.施工单位确定爆破安全距离的做法是否恰当?说明理由。3.在不考虑加班的情况下,K20+300~K20+520路段石方调运工作需要多少天(列式计算)?4.K20+300~K20+520段路基施工的质量检验还应实测哪些项目?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07日 09:33 中迅网校 阅读量:59

案例7【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高速公路路基H合同段工程施工,该区段设计车速100km/h,平均挖深19m,路基宽度26m,其中K20+300~K20+520为石质路堑。该区段岩石为石炭系硅质灰岩,岩石较坚硬,多为厚层构造,局部呈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要求路堑采用钻爆开挖,爆破石渣最大允许直径为30cm,对开挖石渣尽可能提高利用率。
施工单位编制的爆破设计方案摘要如下:
(1)边坡采用预裂爆破,路基主体尽量采用深孔爆破,局部采用钢钎炮、烘膛炮等方法。
(2)采用直径8cm的钻头钻孔,利用自行式凿岩机或潜孔钻一次钻到每阶平台设计标高位置。
(3)爆破顺序采用从上至下的分台阶,顺路线方向纵向推进爆破,控制最大爆破深度不超过10m,纵向每40~50m为一个单元,边坡和主体采用微差爆破一次性完成。
(4)边坡预裂爆破孔间距为1m,采用“方格形”布置,按水平方向控制炮杆位置,路基主体内炮孔间距4m,采用“梅花形”均匀布置。
爆破设计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时未通过,退回后由施工单位重新修改。
在确定爆破安全距离时,施工单位按《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中“安全距离不小于200m”的规定,将安全距离设为200m,并布置警戒线。爆破结束后,未出现安全事故。
K20+300~K20+520段需开挖石方140000m³,采用2台装载机(每台作业率720m³/台班)和6台自卸汽车(每台作业率300m³/台班)配合装运石方,其他机械均配套,将石方调运到两端的填方路段。
施工完成后,对路基工程进行了质量检验,其中针对K20+300~K20+520路段,实测了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
【问题】
1.指出并改正爆破设计方案中的错误之处。
2.施工单位确定爆破安全距离的做法是否恰当?说明理由。
3.在不考虑加班的情况下,K20+300~K20+520路段石方调运工作需要多少天(列式计算)?
4.K20+300~K20+520段路基施工的质量检验还应实测哪些项目?

查看答案

分享到:

上一题:案例6【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其中1号桥梁起讫桩号为K30+500~K30+596,桥型立面布置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桥为单箱双室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为薄壁式桥墩,轻型桥台,桥梁纵坡为1%,2号墩承台尺寸为8m×3.6m×3.5m(横桥向×纵桥向×高)。地下水位高程为953.0m,上部结构采用满堂式支架现浇施工。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事件1:2号墩地下水位较高,根据2号墩处地质资料,其承台基坑开挖时采取坑壁加固措施。事件2:“1号桥薄壁墩专项施工方案”中,确定了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1)……;(2)……;(3)……;(4)……;(5)墩顶支座预埋件位置、数量控制;(6)墩身与承台连接处混凝土裂缝控制;(7)墩身实心段混凝土裂缝控制。事件3:按照《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要求,项目部编制了“1号桥现浇梁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中支架现浇施工流程主要包括:地基处理→A→模板系统安装→B→钢筋、预应力筋安装→C→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预应力筋张拉→D→落架、模板支架拆除。事件4:项目部编制的“1号桥现浇梁专项施工方案”,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后,即开始实施。【问题】1.写出图4-9中构造物M的名称。2.事件1中,2号墩承台施工宜采用哪两种坑壁支护方式?3.写出事件2中薄壁墩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1)、(2)、(3)、(4)的内容。4.写出事件3中工序A、B、C、D的名称。5.事件4中,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程序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的审批程序。 下一题:案例8【背景资料】:某高速公路M合同段(K17+300~K27+300),主要为路基土石方工程,本地区岩层构成为泥岩、砂岩互层,抗压强度20MPa左右,地表土覆盖层较薄。在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列有挖方2400000m³(土石比例为6:4),填方249000m³,填方路段填料由挖方路段调运,考虑到部分工程量无法准确确定,因此采用单价合同,由监理工程师与承包人共同计量,土石开挖综合单价为16元/m³,施工过程部分事件摘要如下:事件1:施工单位开挖路基后,发现挖方土石比例与设计文件出入较大,施工单位以书面形式提出设计变更,后经业主、监理、设计与施工单位现场勘察、洽商,设计单位将土石比例调整为3.4:6.6,变更后的土石方开挖综合单价调整为19元/m³,经测算,变更后的项目总价未超过初步设计批准的概算。事件2:在填筑路堤时,施工单位采用土石混合分层铺筑,局部路段因地形复杂而采用竖向填筑法施工,并用平地机整平每一层,最大层厚40cm,填至接近路床底面标高时,改用土方填筑。事件3:该路堤施工中,严格质量检验,实测了压实度、弯沉值、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问题】1.《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将设计变更分为哪几种?事件1中的设计变更属于哪一种?说明理由。2.指出事件2中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施工方法。3.指出事件3中路堤质量检验实测项目哪个不正确?还需补充哪个实测项目?4.针对该路段选择的填料,在填筑时,对石块的最大粒径应有何要求?
重要提醒
检测到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
请重新登录
退出登录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