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背景资料】:某项目部承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规模为20万t,场地位于城乡接合部。填埋场防水层为土工合成材料膨润土垫(GCL),1层防渗层为高密度聚乙烯膜,项目部通过招标形式选择了高密度聚乙烯膜供应商及专业焊接队伍。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事件1:原拟堆置的土方改成外运,增加了工程成本。为了做好索赔管理工作,经现场监理工程师签认,建立了正式、准确的索赔管理台账。索赔台账包含索赔意向提交时间、索赔结束时间、索赔申请工期和金额,每笔索赔都及时进行登记。事件2:为满足高密度聚乙烯膜摩接进度要求,专业焊接队伍购进一台焊接机,经外观验收,立即进场作业。事件3:为给高密度聚乙烯膜提供场地,对GCL层施工质量采取抽样检验方式检验,被质量监督局勒令停工,限期整改。事件4:施工单位制定的GCL施工程序为:验收场地基础→选择防渗层土源→施工现场按照相应的配合比拌合土样→土样现场摊铺、压实→分层施工同步检验→工序检验达标完成。【问题】1.结合背景材料简述填埋场的土方施工应如何控制成本。2.索赔管理台账是否属于竣工资料,还应包括哪些内容?3.给出事件2的正确处置方法。4.事件3中,质量监督部门对GCL层施工质量检验方式发出限期整改通知的原因是什么,理由是什么?5.补充事件4中GCL施工程序的缺失环节。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0日 15:48 中迅网校 阅读量:45

案例4【背景资料】:
某项目部承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规模为20万t,场地位于城乡接合部。填埋场防水层为土工合成材料膨润土垫(GCL),1层防渗层为高密度聚乙烯膜,项目部通过招标形式选择了高密度聚乙烯膜供应商及专业焊接队伍。
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原拟堆置的土方改成外运,增加了工程成本。为了做好索赔管理工作,经现场监理工程师签认,建立了正式、准确的索赔管理台账。索赔台账包含索赔意向提交时间、索赔结束时间、索赔申请工期和金额,每笔索赔都及时进行登记。
事件2:为满足高密度聚乙烯膜摩接进度要求,专业焊接队伍购进一台焊接机,经外观验收,立即进场作业。
事件3:为给高密度聚乙烯膜提供场地,对GCL层施工质量采取抽样检验方式检验,被质量监督局勒令停工,限期整改。
事件4:施工单位制定的GCL施工程序为:验收场地基础→选择防渗层土源→施工现场按照相应的配合比拌合土样→土样现场摊铺、压实→分层施工同步检验→工序检验达标完成。
【问题】
1.结合背景材料简述填埋场的土方施工应如何控制成本。
2.索赔管理台账是否属于竣工资料,还应包括哪些内容?
3.给出事件2的正确处置方法。
4.事件3中,质量监督部门对GCL层施工质量检验方式发出限期整改通知的原因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5.补充事件4中GCL施工程序的缺失环节。

查看答案

分享到:

上一题:案例3【背景资料】:某桥梁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了解工程地点的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水文条件,掌握了地基土壤种类及其物理学性质、各层土的厚度及标志、周围地区地下水位和地面排水情况,并办理了设计提供的控制桩的交接手续。施工单位为了做好桥梁工程前期质量控制,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各阶段由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技术文件严格按有关法规规定签字、盖章后,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分别保存。【问题】1.对设计提供的控制桩,应由谁组织办理交接桩手续?2.桥梁工程前期质量控制应做好哪些工作?3.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是什么?4.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下一题:案例5【背景资料】:某北方城市供水厂因扩大再生产及工艺需求,需对该水厂进行改扩建,增设若干给水构筑物,其中一矩形清水池,池体平面尺寸为128m×10m,池壁、底板、顶板厚度均为0.6m,纵向设两道变形缝,设计水深6.6m,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形式,混凝土设计强度C40、防渗等级P8。鉴于清水池为薄壁结构且有顶板,顶板采用钢管支架+方木小梁+竹胶板作为支撑模板体系,方案决定清水池高度方向上分三次浇筑混凝土,并合理划分清水池的施工段。该施工区域土质良好,主要是硬塑状粉质黏土层和夹砂黏土层,基坑放坡开挖,施工单位采取集水明排的形式进行坑内排水,池壁混凝土施工采用池壁模板先安装一侧,绑完钢筋后,随浇筑混凝土随分层安装另一侧模板的方法进行,基坑截面及池壁模板示意如图所示。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经查看天气预报,未来三天将有中雨,该施工单位为了加快进度施工,在未采取加强措施的情况下将池壁施工分段高度提升至2.5m一段进行混凝土浇筑,监理工程师在进行池壁质量检查时,拒绝在质量验收资料上签字,并要求其进行整改。施工单位整改完毕,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事件二:该混凝土水池施工完毕后,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按计划进行满水试验,试验多次均未合格,经检查找到问题原因,进行整改后,试验合格。【问题】1.列式计算基坑最小开挖深度h及顶板支架搭设高度H。2.写出图7-2中A、B、C的名称。3.事件一中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4.试分析事件二中水池满水试验多次不成功的可能原因。5.该水池满水试验从注水到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共需几天。6.简述清水池划分施工段的主要依据,清水池混凝土应分几次浇筑?
相关试题
重要提醒
检测到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
请重新登录
退出登录重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