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5【背景资料】:
某北方城市供水厂因扩大再生产及工艺需求,需对该水厂进行改扩建,增设若干给水构筑物,其中一矩形清水池,池体平面尺寸为128m×10m,池壁、底板、顶板厚度均为0.6m,纵向设两道变形缝,设计水深6.6m,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形式,混凝土设计强度C40、防渗等级P8。
鉴于清水池为薄壁结构且有顶板,顶板采用钢管支架+方木小梁+竹胶板作为支撑模板体系,方案决定清水池高度方向上分三次浇筑混凝土,并合理划分清水池的施工段。
该施工区域土质良好,主要是硬塑状粉质黏土层和夹砂黏土层,基坑放坡开挖,施工单位采取集水明排的形式进行坑内排水,池壁混凝土施工采用池壁模板先安装一侧,绑完钢筋后,随浇筑混凝土随分层安装另一侧模板的方法进行,基坑截面及池壁模板示意如图所示。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经查看天气预报,未来三天将有中雨,该施工单位为了加快进度施工,在未采取加强措施的情况下将池壁施工分段高度提升至2.5m一段进行混凝土浇筑,监理工程师在进行池壁质量检查时,拒绝在质量验收资料上签字,并要求其进行整改。施工单位整改完毕,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事件二:该混凝土水池施工完毕后,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按计划进行满水试验,试验多次均未合格,经检查找到问题原因,进行整改后,试验合格。
【问题】
1.列式计算基坑最小开挖深度h及顶板支架搭设高度H。
2.写出图7-2中A、B、C的名称。
3.事件一中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4.试分析事件二中水池满水试验多次不成功的可能原因。
5.该水池满水试验从注水到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共需几天。
6.简述清水池划分施工段的主要依据,清水池混凝土应分几次浇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