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3【背景资料】:
某企业新建研发中心大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16层,总建筑面积28000㎡,基础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二层以上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装饰部分为玻璃幕墙,实行项目总承包管理。
在静压预制桩施工时,桩基专业分包单位按照“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先密后疏”的顺序进行,上部采用卡扣式接桩方法,接头高出地面0.8m。桩基施工后经检测,有1%的Ⅱ类桩。
项目部编制了包括材料采购等内容的材料质量控制环节,材料进场时,材料员等相关管理人员对进场材料进行了验收。并将包括材料的品种、型号和外观检查等内容的质量验证记录上报监理单位备案,监理单位认为,项目部上报的材料质量验证记录内容不全,要求补充后重新上报。二层装配式叠合构件安装完毕准备浇筑混凝土时,监理工程师发现该部位没有进行隐蔽验收,下达了整改通知单,指出装配式结构叠合构件的钢筋工程必须按质量合格证明书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等隐蔽工程的内容分别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叠合构件的混凝土浇筑。
工程竣工验收后,参建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整理了工程归档资料。幕墙承包单位在整理了工程资料后,移交了建设单位。项目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也分别将归档后的工程资料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进行了移交。
【问题】
1.桩基的沉桩顺序是否正确?卡扣式接桩高出地面0.8m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桩身的完整性有几类?写出Ⅱ类桩的缺陷特征。
2.质量验证记录还有哪些内容?材料质量控制环节还有哪些内容?
3.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发出的整改通知单是否正确?补充叠合构件钢筋工程需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的内容。
4.幕墙承包单位的工程资料移交程序是否正确?各相关单位的工程资料移交程序是哪些?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1.(1)沉桩顺序不正确。理由:静压桩应避免“密集”。(2分)
(2)接桩高出地面0.8m不妥。理由:桩接头可采用焊接法,或螺纹式、啮合式、卡扣式、抱箍式等机械快速连接方法。焊接、螺纹接桩时,接头宜高出地面0.5~1m;啮合式、卡扣式、抱箍式方法接桩时,接头宜高出地面1~1.5m。(2分)
(3)桩身完整性分类为Ⅰ类桩、Ⅱ类桩、Ⅲ类桩、Ⅳ类桩共4类。Ⅰ类桩桩身完整;Ⅱ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Ⅲ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Ⅳ类桩桩身存在严重缺陷。(2分)
2.(1)质量验证记录还有材料品种、型号、规格、数量、外观检查和见证取样。(3分)
(2)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环节:材料的采购、材料进场试验检验、过程保管和材料使用。(3分)
3.(1)正确。(1分)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及叠合构件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混凝土粗糙面的质量,键槽的尺寸、数量、位置。(0.5分)
2)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间距、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及平直段长度。(0.5分)
3)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搭接长度、锚固方式及锚固长度。(0.5分)
4)预埋件、预留管线的规格、数量、位置。(0.5分)
5)预制混凝土构件接缝处防水、防火等构造做法。(0.5分)
6)保温及其节点施工。(0.5分)
4.(1)资料移交程序不正确。(0.5分)
(2)工程资料移交程序如下:
1)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移交施工资料。(0.5分)
2)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各专业承包单位应向施工总承包单位移交施工资料。(0.5分)
3)监理单位应向建设单位移交监理资料。(0.5分)
4)工程资料移交时应及时办理相关移交手续,填写工程资料移交书、移交目录。(0.5分)
5)建设单位应按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工程档案,并办理相关手续。有条件时,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移交的工程档案应为原件。(0.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