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背景资料】:
某工程的部分的工程量如下表所示,发包方与承包人约定若实际工程量偏差超过清单工程量15%时,超出15%部分的综合单价按原综合单价90%调整;实际工程量减少超过15%时,实际工程量的综合单价按原综合单价的1.1倍调整;规费费率为8%(以分项工程费和措施项目费为计算基数),税率为9%(以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和规费为计算基数),所有工作都按匀速施工。

事件一: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发现D工作实际完成的工作量为19200m³,F工作完成量为12000m³,监理机构要求承包人重新提交工程结算价款申请,监理机构进行了审核。
事件二:项目进行到12月初时,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对项目实施前锋线进行了进度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截止6月末已经完成的工作有哪些?正在进行的工作已完成工作量分别是多少?累计完成的工程结算价款为多少?
2.针对事件一,监理机构重新审核批准的D、F工作的结算价款为多少?
3.针对事件二,仅对D工作的投资偏差而言,分别计算BCWS、BCWP、ACWP、CPI、SPI。
4.根据项目实施的前锋线图,分析H、M,J工期延误还是提前,及对总工期的影响。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1.(1)截止到第6月末已完工程有A和B。
(2)正在进行的有C、D、E,已完工程量分别为:
C工作,9000×2/3=6000;D工作,16000×2/4=8000;E工作,6000×2/5=2400。
(3)6月末累计完成的工程结算价款=(20000×50+3000×2500+6000×80×2/5+9000×30×2/3+16000×300×2/4)×(1+8%)×(1+9%)/10000≈1326.94(万元)。
2.(1)D工程量偏差(19200﹣16000)/16000=20%>15%,超过15%部分的综合单价按原综合单价的90%调整。故D的结算价款={16000×(1+15%)×300+[19200﹣16000×(1+15%)]×300×90%}×(1+8%)×(1+9%)/10000≈675.24(万元)。
(2)F工程量减少(15000﹣12000)/15000=20%>15%,实际工程量的综合单价按原综合单价的1.1倍调整。故F的结算价款=12000×60×1.1×(1+8%)×(1+9%)/10000≈93.23(万元)。
3.计划工程预算投资(BCWS)=16000×300×(1+8%)×(1+9%)/10000≈565.06(万元);
已完工程预算投资(BCWP)=19200×300×(1+8%)×(1+9%)/10000≈678.07(万元);
已完工程实际投资(ACWP)=675.24(万元);
投资绩效指数(CPI)=已完工程预算投资(BCWP)/已完工程实际投资(ACWP)=678.07/675.24≈1.00;
进度绩效指数(SPI)=已完工程预算投资(BCWP)/计划工程预算投资(BCWS)=678.07/565.06≈1.20。
4.H工作拖后1个月,不影响总工期,因为H工作有4个月总时差;
M工作提前1个月,不影响总工期,因为其为非关键工作;
J工作拖后1个月,会延长1个月总工期,因为J工作是关键工作。